
學在山科、教在山科的趙增輝,可謂是土生土長的科大人,內心早已深深植入“科大情懷”,牢記代代相傳的“尚德尚學、嚴謹嚴格”科大教風。在他的課堂上,力學可以是有趣的,學習可以是多元的,科研可以用來育人,老師可以成為益友……趙增輝以他的教育新方法,正在將越來越多的山科學子培養(yǎng)成棟梁。
力學原來很有趣
“趙老師講課真是太有意思了!”“力學原來這么有趣!”趙增輝經常會從學生那里收到這樣的課堂評價。在同事眼里,能扭轉力學“晦澀、枯燥、難學”的刻板印象的趙增輝是個“牛人”。趙增輝講課旁征博引,將力學知識與學科史料、名人傳記、工程熱點、事故分析、專業(yè)案例、益智游戲、創(chuàng)新設計等多方面素材相結合,讓堅硬的力學知識柔軟起來,不時與學生問答互動,每堂課都氣氛熱烈,課后他還會被學生圍著提問。
趙增輝告訴記者,力學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本來就該是生動有趣和觸手可及的。他在求學期間涉獵了四個學科,本科學機械、碩士讀力學、博士攻巖土,進入博士后流動站后又扎根礦業(yè)工程,這些經歷為不斷豐富基礎力學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內涵提供了豐沃的土壤,為持續(xù)提升專業(yè)育人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趙增輝為本科生主講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彈性力學、基礎力學創(chuàng)新設計與實踐等多門課程,練就了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他對力學課程教學“精雕細琢”,所教授的每一門課程都配有手寫成冊的講稿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為了上好難啃的彈性力學課程,他參考眾多知名教材,利用一個暑假時間手寫完成了近300頁A4紙講稿,圖文并茂的對每一個力學概念和公式推導都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推演。這些手稿是趙增輝的“無價之寶”,吸引了校內青年教師甚至其他高校的教師直接復印并用于本科課堂教學和指導研究生。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本科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沖擊,線下教學活動悉數搬到了線上。趙增輝帶領團隊組建“空中教學”研究小組,提出并實踐了“四步遞進教學法”,實現了線下實體教學向空中課堂的良好轉接,保證學生在線上聽課學習的同時還能在線下對學習內容進行再思考、再討論,獲得了學生的高度認可?!氨容^適應這個方法,感覺比在學校還愛學一點,整體節(jié)奏非常適合”“這種東西還是挺好的,留下了很大的自學空間”“比較適應,視頻可以重復觀看,而且課上課下都能做題強化”“總體來說挺不錯的,基礎自學的時候可以對知識有個總體把握,有充足的時間做筆記,集中授課時只需在前期筆記上做些補充即可”……這些學生反饋,趙增輝至今還記得。他說,只要能讓學生對力學感興趣、學得進,任何付出就都值得。
上好專業(yè)課的秘訣
全國徐芝綸力學優(yōu)秀教師、青島高校教學名師、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力學國家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基礎力學教學團隊負責人、力學碩士生導師、礦業(yè)工程博士生導師……在趙增輝心里,這些頭銜其實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自己是一名教師,作為教師就應該盡全力上好自己負責的那門課。
趙增輝認為,科研是源、教學是流,教學與科研是高校教師發(fā)展和教書育人兩條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生命線。從教以來,他一心開辟“源頭活水”,致力“源遠流長”。從一名機械出身的碩士研究生轉變?yōu)閹r土工程博士學位獲得者,從一名巖土工程門外漢逐漸成為該領域前沿方向的參與者與探索者,趙增輝用了三年。作為礦業(yè)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山東青年創(chuàng)新突擊隊”核心成員,他敢于突破與創(chuàng)新,勇攀科研高峰,近年來立足礦山綠色開采和山東半島地下工程開發(fā)、地鐵隧道建設等領域,深挖行業(yè)關鍵力學問題,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省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等各類縱向項目1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首位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高水平刊物發(fā)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收錄30多篇),出版著作2部。這些科研成果為基礎力學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多年科研經歷使趙增輝對力學教學有了全新定義。他深知要做好課堂教學,既要將教學內容爛熟于心,能夠做到“兩只粉筆”進課堂,還要敢于去拓展和探究,不斷迭代更新教學內容,突出課程的時代性和開放性。趙增輝把科研平臺變?yōu)槿瞬排囵B(yǎng)的平臺,把科研活動變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載體,將科研一線得來的研究成果轉化成課堂上生動的教學案例,構建了知識性、科學性、工程性和前沿性四位一體的課程教學體系,為學生搭建了從經典理論到科學前沿再到創(chuàng)新實踐的立體化學習平臺,以此拓寬學生視野,強化學生的專業(yè)認同。
一門好課既要對教學內容有深度的思考,還要有教學學術與教育技術的深度融合。近年來,趙增輝依托承擔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重大攻關課題、山東省本科教改項目、教育部產學研協(xié)同育人項目等課題,積極推進基礎力學專業(yè)分類教學改革,落實OBE教學理念,在數字資源建設、混合式教學、全過程考核評價、新形態(tài)教材、虛擬教研室和知識圖譜建設等方面始終走在教改前沿。他帶領基礎力學教學團隊于2019年率先完成省高校基礎力學在線課程群建設,目前課程群已在超星、山東高校聯(lián)盟平臺、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運行至第12輪。三門課已經全部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并全部獲批“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其中他主持建設的材料力學獲批“第二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實現了我校力學課程建設的新突破。
趙增輝告訴記者,要上好一門專業(yè)課,教師需要充分挖掘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功能。他依托學院“課程思政示范學院”建設,率先開展材料力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深挖課程育人內涵,厚植育人元素,建設了動態(tài)的、多樣化的、開放的思政載體資源,提出了線上線下多元融合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主持建設的材料力學獲批山東省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組認定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本人參評的課程思政案例在教育部力學教指委組織的優(yōu)秀課程思政案例評比中獲得第1名,開發(fā)的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包已被近300所高校引用,這些為專業(yè)基礎課課程思政建設打造了新樣板。目前,他開發(fā)的案例已上線新華網新華思政平臺。
做學生的知心人
能夠近10年來連續(xù)獲評“我心目中的好老師”,2次獲評畢業(yè)生“我最難忘的恩師”,趙增輝自有訣竅。每年與新晉教師交流時,他都會強調,課堂是互動的平臺,學生要認可教師,教師更要了解學生才能真正講好一門課。
任教18年,趙增輝是許多學生心目中靠得住的“老師朋友”,有的同學在畢業(yè)時甚至給他發(fā)信息——“您就像我的父親一樣”。作為全校工科專業(yè)基礎力學任課教師、力學專業(yè)碩導和礦業(yè)工程專業(yè)博導,趙增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專業(yè)學習、生活幫扶、就業(yè)指導、個人發(fā)展、心理調控等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善于從學生的聽課位置、眼神、上課狀態(tài)、作業(yè)情況和簡短交流中捕捉信息、發(fā)現問題,堅持定期召開學習交流會,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自己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努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據趙增輝回憶,曾有同學因家庭變故而一度沉淪,甚至做出異常舉動,他獲悉后便多次找其舍友了解情況,并與學生本人談心交流,讓學生狀態(tài)步入正軌。這名學生后來考上了河海大學的研究生,本科畢業(yè)聚餐時還因不舍老師而抱頭痛哭。
科研是趙增輝的長項,將循循善誘與科學研究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在學生第二課堂,趙增輝連續(xù)12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一度奪得團體賽全國唯一特等獎。他還指導學生參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數學建模大賽、物理競賽、機電產品設計大賽等,獲獎累累,多次獲評“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優(yōu)秀指導教師”。趙增輝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向來全力以赴,他利用自己的經費指導本科生申請專利5項,撰寫學術論文3篇,指導的2名本科生獲“全國徐芝綸力學優(yōu)秀學生獎”。
趙增輝善于挖掘學生個人專長和潛能,根據學生意愿和畢業(yè)目標導向為其量身定做研究方向,堅持每周開展一次學術研討,提升學生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yǎng),逐步探索了一套研究生培養(yǎng)路徑。他指導的第一位碩士研究生的畢業(yè)論文就獲得了“山東省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已畢業(yè)的5名研究生中3人免試進入院士等高水平團隊攻讀博士學位,2人進入知名企業(yè)從事研發(fā)工作。
李同學從部隊進入某軍校攻讀研究生,郭同學以第一名被北大錄取為博士生,賈同學和雷同學成為大連理工大學的直博生,宋同學從中科院畢業(yè)進入了上飛研究院工作……畢業(yè)生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令趙增輝引以為豪?!敖泿熞浊螅藥熾y得”,趙增輝表示,作為一名從偏遠山區(qū)走出來的高校教師,深知學生求學不易,他愿用匠心守望初心,用力學知識與人文關懷助力每一位學生成長成才,在平凡崗位上努力做一名精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者。(記者:徐展 通訊員:肖宜輝)